“门”字里面关了一家人
7号家庭: 父亲:闵建军 母亲:闫娟丽 女儿:闵婉琳
“识字大王”的“门”字家庭
一家三口两个姓,个个都与“门”有关,把“门”一关,就是闵婉琳幸福的一家人。闵婉琳今年五岁,看上去却像个六、七岁的小姑娘,妈妈闫娟丽带她出去,常被人问“女儿上一年级还是二年级了”?其实,小婉琳在上幼儿园大班。为什么总被人误解?因为小婉琳个头比同龄小朋友高出一大截嘛!
别看小婉琳人小,本事可不小,年仅五岁的她在幼儿园里是有名的“识字大王”,这个由老师封的称号可不是浪得虚名,小婉琳现在已经认识五百个以上的字了。
闫娟丽教育女儿独有妙招,她从不逼迫女儿学任何东西,小婉琳的识字能力都是从婴儿画报、幼儿画报上得来的。看着画报上自己喜欢的故事,故事中的生字反复出现多次后,聪明的小婉琳慢慢的就记住了。学英语,学画画,小婉琳也全是凭着兴趣在学,闫娟丽认为只要孩子喜欢,能学多少就学多少,她感觉到累了,可以自己选择休息时间,“强逼孩子去学来的知识,不会给孩子带来快乐感受,这样的知识积累会影响她日后的学习兴趣,把孩子的天性都抹杀了”。
古筝“变奏”曲
闵婉琳三岁学古筝,当时坚持学了一年多,聪明又有悟性的小婉琳会弹奏不少曲子,“南泥湾”、“数星星”、“卖报歌”都是她很喜欢的,而且能够弹奏得像模又像样。可是后来,当每周两次的古筝课增加到四次,周末还要上两个全天时,闫娟丽发现女儿去上课的积极性消弱了,还常常找借口想逃课。
陪女儿上了两次课,闫娟丽看出是因为古筝琴弦太硬,弹奏需要一定的力度,过去一周上两次课孩子有充分的休息时间,课程增加后她弹起来感到吃力,所以就有了逃课的想法。看女儿弹得久了手指头疼得直哭,闫娟丽不想让女儿那么辛苦,于是征求她自己的意见:“你想不想继续弹下去,如果不想弹可以选择放弃一段时间,等年龄大点拨动琴弦不那么吃力了想学还可以继续。不过如果现在选择弹就得坚持下去,以后都没有放弃的机会了。” 小婉琳果断选择了放弃。闫娟丽说:“如果孩子把兴趣当成了压力,这样的学习是没有必要的,快乐的童年对孩子来说比学什么知识和特长都来得重要。”
闫娟丽工作很忙,爱人为了能够每天跟她和女儿见面,放弃了自己喜爱的事业,回到她身边。“过去一年有半年都不在家,虽然挣得钱比现在多,但心里真的是空落落的。现在开共交车很辛苦,钱也很少,可是每天回到家看到老婆和孩子在我眼前晃悠,能洗个热水脚,我觉得满足了。” 闵建军说女儿过去不愿意靠近自己,现在偶尔会在自己身上撒撒娇,感觉很温馨,不过孩子她妈一回来女儿就会扑到她怀里,“女儿对我从不这样,是我带她带得太少了,我亏欠老婆和孩子的太多。”
给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机会
从小在农场长大,闫娟丽对农田麦场有一种独特的情怀,虽然在医院工作很忙,但凡能抽出空来,闫娟丽总要带女儿去附近的农场看看,让她认识小麦、油菜花,看棉花开花时的颜色,让小婉琳充分接触大自然,享受到身与心的愉悦感。下雪了,闫娟丽还会和女儿一起去空旷的地方堆雪人,在她的精心教育下,小婉琳在很健康的成长。“女儿的发展要顺其自然,孩子就该在上学前充分享受‘玩’的乐趣!” 这是闵娟丽的教育方式。
闫娟丽的“随性”还表现在对爱人的要求上,过去闵建军每年能挣不少钱回来,但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,一年中有半年都在外地工作,另外半年是回家了,天天又要应酬为来年做准备打基础。闫娟丽认为女儿的成长需要母亲也需要父亲,她希望夫妻俩都在女儿跟前,陪着她长大,这样孩子的心灵和性格都会很健康。当闫娟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爱人时,闵建军毫不犹豫地放弃了风生水起的事业,回到老婆孩子跟前。“女儿健康、快乐,特别自信,这是我最感欣慰的事情。如果只是我一个人常年跟孩子相处,她长大会有性格缺陷,到时再多的钱都唤不回孩子快乐的童年,也换不来我们一家人的幸福感。” 闫娟丽是个睿智的女人,教育观念独有见解。
评论